2021年5月24日朱珍德课题组硕士生答辩

      2021年5月24日下午2点,课题组岩土工程硕士生吴俊宇、刘承在河海大学岩土楼会议室举行毕业答辩。
      课题组邀请了河海大学阮怀宁教授为答辩主席,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谢兴华教授、河海大学袁俊平教授、河海大学顾长存副教授、河海大学闵凡路副教授为答辩委员,河海大学舒实副研究员为答辩秘书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硕士生吴俊宇的论文题目《单裂隙DNAPL迁移与溶解试验研究》,模拟页岩裂隙面形貌,制作了复制透明裂隙物理模型,实现了裂隙中DNAPL分布形态的实时观测,揭示了单裂隙DNAPL迁移和溶解规律。 通过试验结果分析,DNAPL在裂隙内呈指进形式迁移,部分DNAPL残留在裂隙内,呈聚集状的DNAPL池和离散状的DNAPL液滴。 单裂隙中DNAPL溶解过程是一个速率变化的过程,在溶解的过程中,DNAPL饱和度与DNAPL-水相界面面积呈线性相关。并且裂隙隙宽、粗糙度特性对DNAPL的溶解行为影响较大。
      硕士生刘承的论文题目《复杂裂隙网络水流分流理论与试验研究》,在已有单裂隙及裂隙网络渗流特性研究基础上,引入渗流阻模型,针对串并联裂隙流量传统计算方法的不足,建立了等效过量压降损耗阻模型进行改进,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与优良性。进一步将模型应用于四、六边形裂隙网络,建立了相应的裂隙网络流量计算方法。自主设计了四、六边形裂隙网络物理模型试验,开展了裂隙网络的水流及溶质运移试验。基于试验中的水流试验结果,分析了裂隙网络中组成裂隙的水流情况,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。模型计算结果在裂隙网络层流阶段试验结果吻合良好。通过Fluent软件构建流体力学模型,对四、六边形裂隙网络水流特性进一步深入研究。分析了裂隙网络溶质运移试验结果,得到从不同注入孔注入氯化钠溶液情况下,不同出口的氯化钠质量占比随水压降增大的变化规律。
 
 
      答辩委员会各位专家对他们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,对现有成果和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。经答辩委员会委员无记名投票表决,均全票一致同意通过吴俊宇和刘承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,建议授予工学硕士学位。诸位毕业生分别做了感言,表达了对委员会专家、朱珍德老师及课题组同门的谢意,并进行合影留念。至此,本次答辩圆满结束。

责任编辑:王麓翔